另外,本身同時有批踢踢和狄卡帳號的女性H網友說,前幾天狄卡一篇熱門「愷樂真的錯了,但也許也是個傻女孩 - 感情板 | Dcard」,看完很生氣。她覺得,簡愷樂就是批踢踢主流風聲的「臭台女」。說愷樂再怎麼傻,也不至於外遇別人的對象。作為女生,台灣大學日本語言學系女性H網友說:「如果不能講愷樂是台女,那我會罵她罵得更難聽。」
為什麼類似於幫愷樂講些「好聽話」的文章,在批踢踢上少有?難道狄卡網友比鄉民更有「人情味」嗎?
社群文化與用戶相交
促成文化大不同
批踢踢和狄卡都是台灣現下火紅的論壇,用戶集中在18-35歲。從新聞時事,到生活趣聞,每天都有火熱的網友在論壇發文回文。
提到批踢踢,從1995年批踢踢創版至今,20年的時光,創造了專屬批踢踢使用戶的「鄉民文化」,以「八卦」、「揶揄」方式,探討時事與趣聞,吸引各年齡層駐足笑話,「八卦版(Gossiping)」可以說集批踢踢文化大成,每日瀏覽量。繼批踢踢後,狄卡打著「大學生專屬」而問世,熱門版面常關注在男女感情與大學生的日常分享,從情侶間小情趣,到學校選課、校園專屬討論板,樣樣都是為現今熱衷社交的年輕學子設立。
如今,相較使用批踢踢的鄉民,大學中更多狄卡用戶。一名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三年級的女性L網友表示,自己每天通勤時都一定會看狄卡,尤其喜歡渣男相關的感情類文章。自己雖然不常在上面發言,但看到不錯的文章會按「❤️」表示認同,或是喜歡。
「錢在手,腳就開
女人就是這樣
都有個價碼」
「要討論就要視為
獨立的事件
不是說比起檢討誰,更應該檢討誰吧?」
批踢踢「母豬高潮」、「鮑鮑換包包」等字眼,狄卡則有許多這樣的留言:「蝴蝶是第三者她介入他人的感情有錯,但難道她就不是受害者嗎?」、「明知對方有女朋友,還這麼做,你覺得傻,那如果有人跟你男友有一腿,你也會這麼善良的說她對你男友的感情太傻了嗎?真的不能理解你的價值觀」等言論。
為何狄卡比八卦版更「適合女性居住」🦋?
感覺狄卡在言論上,似乎較批踢踢「溫和」;對於性別上,女性被攻擊得較不嚴重。
其實,批踢踢與狄卡註冊者都是男性居多,但女性使用者更常在狄卡上發言,
自然會形成一個適合「女性居住的環境」,母豬言論較少。
相較狄卡按「愛心」給予文章作者,或是留言回應者鼓勵的機制,批踢踢則必須以留言,才能表示支持與否。所以,狄卡的熱門文章、熱門留言,常常能靠著「愛心數」浮上版面,讓同溫層更加濃厚,使網友認為熱門文章、留言的內容,就是普遍人的聲量。
相較批踢踢鄉民的留言,雖然狄卡仍有人身攻擊愷樂,但其中理性的回覆也不少。多半聚焦在檢討感情事件中,男女雙方的錯誤,而非單純以揶揄或諷刺方式,嘲弄這個議題。這些留言也獲得較多的愛心數量,因此有更多被網友「看見」的機會,卻不代表大多數人,就是這麼想的,更不能說狄卡是毫無仇女風氣之地。
大家都跟我想得一樣?
回聲室效應來了
在一個沙漠中,你不會看到企鵝跟駱駝在打架,因為企鵝不屬於沙漠環境,只能看見成群的駱駝。
批踢踢、狄卡上形成了「回聲室」,根據汪志堅 、 陳才所撰的《假新聞:來源、樣態與因應策略》提到,在封閉的環境中,網友們既有的信念、態度,不斷在發文、回文的過程中,遭到放大與強化,漸漸的,即使有不一樣立場的人發言,我們也會忽略。甚至認為己方立場就是「正義」,能代表普遍多數,這就是為什麼批踢踢八卦板普遍在發文回文上,有著濃濃「仇女文化」風氣原因之一。
網站是舞台?
那我們是明星?還是觀眾?
我們在網路上的發言,是怎麼變成表演的?
傳播學者Abercrombie與Longhurst提出 「觀展、表演典範」( Spectacle/Performance Paradigm ),過去為接受訊息的受眾,轉變為利用媒體自我展現。
我們可以視論壇為表演的舞台,有趣的發文及回覆內容,常常可以吸引更多網友向前「朝聖」。狄卡也是一樣的,論壇逐漸成為使用者「展演」的場域,期待收到其他網友的掌聲,成為了一場表演活動。
說起來,網絡社群像個大型舞台,每個人覺得自己是眾所矚目的焦點,便會留言或發文來做為表演回應,以建構自我認同。積極的展演行為,讓激盪出許多文章與討論,比如我們常見的批踢踢八卦版的爆掛文章、狄卡的熱門文章與其回應數。
下次,當你在使用論壇時,
不妨也看看其他論壇、社群網站,
是如何討論同一事件?
走出社群的同溫層,
聽聽不同世界的語言吧!
批踢踢就是仇女
還是就是厭女
批踢踢相較狄卡,使用人口更多元,除了學生外,更多的事生命經驗豐富的社會人士們。最受到批評的「台女」言論,似乎已經變成批踢踢的代表。不過世新大學新聞學系林思平副教授認為,批踢踢所呈現的留言,脈絡和成因複雜。台灣兩性關係和社會結構的轉變,都可以在批踢踢找到蹤跡。所以,批踢踢並不單單只是「仇女」而已。
批踢踢也好,狄卡也罷,一旦能「匿名」,網路上的言論雖然時有偏激現象,但我們也不該一概解讀為負面的資訊。網友的聲量,常常反應時下社會的現況。
林思平說,要探討鄉民文化,並不應只著重談論「厭女」這個主題,因為鄉民有時對於其社會正義或案件真相的追求,也為社會供獻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