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I'M AN ORIGINAL CATCHPHRASE

I’m a paragraph. Double click here or click Edit Text to add some text of your own or to change the font. This is the place for you to tell your site visitors a little bit about you and your services.

我刪你又加!

真相掌握在誰手上?

維基百科編輯戰開打

「有容乃大,海納百川。人人都可編輯的百科全書——維基百科」

 

維基百科,一個超越大英百科全書條目的百科全書。查找任何資料,按下search,我們常看到維基百科在搜尋引擎前幾名。根據網站累積瀏覽次數分析統計,2020年2月華語版維基百科平均一天有133,213,43.6次瀏覽,顯示維基百科對於使用者的重要性;然而,我們如此依賴的百科全書,你曾經懷疑條目的正確性嗎?

 

「歷史是由勝利者撰寫的。」既然如此,我們是不是可以說,

掌握維基百科的內容,就能操控歷史?

 

「您好,歡迎來到維基百科,一部內容開放的百科全書。」


儘管維基百科屬於開放文化,人人都可以編輯,但仍有自己的「社群守則」。什麼樣的內容可以創建條目,維基百科都有編輯手冊,可作為規則遵守。

編輯戰

維基百科幹嘛打仗?

維基百科以開放內容為主,歡迎人人編輯,呈現中立的條目。但當人人都參一腳時,因為彼此觀點不同,容易發生爭論。理想中,對於條目有異議時,使用者應該以理性的態度溝通,若大家都固執己見,甚至出現挑釁、不雅言語,則稱為編輯戰。

 

有網友不滿世界衛生組織(WHO),處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新冠肺炎)方式,將英文版維基百科中,WHO的名稱改為「The Winnie's Happiness Organization」。熱門以及時事容易被惡搞或湧入個人主觀性的編輯,在彼此沒有共識的狀況下,

大家透過修改條目攻擊彼此,就是編輯戰。

截圖 2020-04-09 下午11.45.26.png
tauna_200408_0012.jpg
Man%20Hands%20On%20Keyboard_edited.jpg

Tsuna Lu

台北人,目前是維基社群主持人,以資訊和教育為主題。高三開始接觸維基百科,至今已經編輯長達六年,編輯契機是看到自己的高中條目有錯字,所以抱著「順便補一下」的心態,開始參與編輯。

tauna_200408_0020.jpg

KOKUYO

維基百科管理員,主要是做翻譯英文維基,曾編輯過許多政治人物,無聊會寫藝術。一開始是因為認為中文維基百科條目框架需要調整,才著手開始修改。

Reke 王則文

台灣維基媒體協會秘書長,致力於推廣活動,招攬、吸引更多願意為臺灣知識貢獻的人加入臺灣在地維基社群。

S__35168293-2.jpg

各懷所思——

                華語維基百科編輯戰

                               這樣打

瘋傳的新聞八卦或桃色風暴,

可以加入維基百科嗎?

這類八卦造成社會上一定程度的關注度,放到人物條目中是否合適,讓人省思。

S__35168294恩.jpg

編輯戰大多是如何形成的?KOKUYO指出,起因於該條目被寫得不盡人意,任何人看到後也會產生「我也可以亂寫」的心態,在台灣維基中,有的人想大範圍的撰寫該條目的批評、有的人則想寫反之的誇獎。

因為沒有強迫批評與誇獎該撰寫多少的框架制約,這類內容的比重會導致當下的編輯者認為,其他編輯者將不重要的內容擴寫太多,當下刪除後,卻又導致原先的編輯者不滿,刪減增加反覆下形成編輯戰。

 

Tsuna Lu提出,他曾碰過一場編輯戰是非政治類的「復興航空空難」條目,Tsuna Lu以個人經歷示範遇上編輯戰該如何處理,那時候正反兩面報導不斷出現,所以要考慮的除了空難本身,還有當時天氣和相關報導,都需要隨時做出補正。但他本身比較少碰到編輯戰,因為其平常編輯習慣,就會確實搜集好資訊,再上傳維基。

 

為避免編輯戰的發生,王則文表示,維基百科現在有大量無給薪的志工在針對所有新編輯做第一步的檢查,這群人叫「巡察員」。普遍來說熱門的條目比較容易被惡搞,但監看的人也很多,大部分都會很快被清除,在形成編輯戰之前便先止住導火線。

日前台灣民眾黨黨團助理蔡宜芳,與已婚的台北市文化基金會副執行長張益贍傳出婚外情。這件事除了躍上媒體版面外,還有另一片戰場——在維基百科上開打。

有網友認為,此類八卦新聞,不宜作為事蹟,紀錄於維基百科上,否則有違維基百科生者傳記守則;也有網友覺得,此事件各大媒體皆有報導,已經不屬於緋聞,應該是重大事蹟,必須紀錄才對。

因此,維基百科使用者們,

    在蔡宜芳的條目上演了「編輯戰」

3月11日「蔡宜芳編輯戰」如何發生?

有名為「A010f06f5d5df5d55df55ew5ew3」(以下代稱匿名者A)編輯者將蔡宜芳婚外情撰寫在維基百科中,而另一名編輯者「葉又嘉」將此內容刪除並且附上理由,「當事人未證實的事情,私人事情來源,請勿加入,否則違反生者傳記。」

從前者辯論可知,他認為此為重大議題,且各大報皆有報導,是有可靠消息來源的內容,並且不斷強調與他相反立場的人不要「護主」;而後者認為這僅是私人事情,並非重大議題,無須收錄。
 

過程中,匿名者A已逐漸帶有個人情緒討論,也被其他編輯者要求保持維基禮儀,而他也提到,在維基加入此內容後,遭到違反維基百科的「生者傳記(若條目主角仍在世,須遵行的編輯守則)」編輯規則為由,被不斷刪除;然而,對方無法明確指出違反何細則,且此婚外情內容已經受到當事人承認,匿名者A加入內容後,又反覆被刪除,令他感受不佳。

3月11日蔡宜芳條目每小時編輯次數變化

隨後,有部分編輯者認同可以加入婚外情內容,但用詞上需要注意。這部分討論,從婚外情,轉變為字詞使用。對於約定俗成用語「父女戀」、或法律用語「通姦」該如何使用、選擇依據為何?

後透過匿名者A據理力爭,其他編輯者也轉變想法,同意將婚外情一案收錄;而對於「父女戀」一詞,匿名者A也同意退讓改使用其他辭彙,達成初步共識,雙方也趨於理性。

有編輯者為討論中曾用過的不當字詞表示歉意,而匿名者A也希望等待此新聞事件熱度過後,再作更改,以避免有其他人「全刪,或者亂刪,東刪西刪,又要引發編輯戰了」。

針對蔡宜芳的條目,

    在爆出與張益贍婚外情事件後,

                           整整編輯了80次。

後維基百科管理員將蔡宜芳條目暫設為「半保護(暫時禁止匿名用戶及註冊未滿7天,且編輯紀錄尚未達50次的用戶)」狀態,以維護條目秩序,防止嚴重破壞。

11111.png

3月11日1-10點,每筆編輯字數變化曲線圖

截圖 2020-04-11 下午3.21.40.png
截圖 2020-04-11 下午3.21.57.png
截圖 2020-04-11 下午3.21.49.png

八卦或桃色風暴

    編輯時應謹慎思忖

截圖 2020-04-11 下午3.21.12.png
截圖 2020-04-11 下午3.21.27.png

此類情況較容易發生在女性條目中,因為女性的感情或家庭經常受到關注,這樣的內容通常都帶有偏頗的角度,放在維基百科中容易引起爭議。

論個人感情事件算不算知識議題,能夠出現在維基百科中?reke表示,維基百科容許有一定關注度、參考文獻的資訊能編列成條目。用戶在編修類似爭議條目時,應該思考「怎麼收錄」較為適當,而不是只憑自己的立場作抉擇。Tsuna Lu認為,花邊新聞不建議寫在百科全書中,若要放置,建議可以寫成簡短的摘要,附加兩三個來源即可。

 

KOKUYO指出,假設今天幫一個人出書,其失格的部分,並不會那麼重要。基本上兩段說明就足夠了;另外,如果在消息來源可靠,且醜聞爭議屬於重要的情況下,不如新開一則專門撰寫醜聞的條目,詳細解釋。

總體來說,王則文、Tsuna Lu及KOKUYO三人,在對八卦新聞是否收入個人條目中,有相同的共識:只要八卦爭議有一定重要性,並有可靠消息來源,那是可以收錄的,但是不需要過多的贅述,簡約說明即可;另外,若真的屬於重大事件,建議可以新增一項條目,專門說明此爭議。

維基百科不是個人部落格

也不該淪為廣告宣傳的道具

時不時會在維基上,看到有人創建個人的條目,宣傳自我形象的狀況。然而,條目不應該被當成個人平台。維基百科規則說明,維基百科並非社群網站,如FacebookTwitter,也勿在其頁面放置或設立網站部落格Wiki系統網路硬碟

建立在開放文化下的維基百科,類似情況難以避免。Tsuna Lu坦言,目前只能靠大家的幫忙審查內容,來維持網站秩序。

 

維基百科是為了散播知識而存在,然而在網路發達的現在,卻容易遭到有心人士利用,不管是為了個人宣傳,還是商業行為。就算維基百科對於條目的新增、撰寫,有一定的規範,卻仍難以斷絕類似行為發生。

%E6%88%AA%E5%9C%96%202020-04-08%20%E4%B8
tauna_200408_0016.jpg

如今,維基百科面對的

網路社群問題

現階段維基百科遇到的難題,

就是需要更多的編輯者加入。

但要如何在人數提高的情況下,資訊質量維持不變,避免過度主觀的論述,成為維基社群需要審慎思考的難題。

bottom of page